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在共產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台獨史觀外,
重新解讀歷史符號──「1949」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國,新中國建立。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移台灣,新台灣從此誕生。
  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
  1949年之於新台彎,則是文化的意義。

  1949年是台灣的年分,它賦予台灣一種歷史定位的架構。
  就漢人的觀點看,1661、1895與1949是台灣史上三個最關鍵性的年分。
  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漢人移民作為台灣社會變遷的歷史主軸就此奠定。
  1895年日人據台,台灣很快的淪為新興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迅速捲進了「文明化」的現代性行程,進入現代的世界體系。
  1949年的歷史地標則是國民政府敗退入台,結果是前所未見的大量移民湧入台灣。

  《1949禮讚》是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楊儒賓先生最新著作,在共產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台獨史觀外,對「1949」此一歷史符號的重新解讀。全書重點論述為:1949渡海南遷,是國史上足以抗衡東晉永嘉渡江與南宋靖康渡江的三大南遷事件。1949是台灣史上三大移民潮中文化意義最豐富的移民事件。1949創造了「兩岸三地」的新知識範疇,新中國、新台灣與新香港同時成立。1949後的台灣學術是民國學術的繼承者,是另一種五四精神的發揚者。1949兩岸的曲折發展指向了中國現代性與西洋現代性的銜接。跨文化性格的台灣經驗,提供了形構中的新中華文化很重要的理論資源。

  本書的緣起雖始於作者楊儒賓的自我叩問,但摸索方向明確,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公共論述。

  作者楊儒賓認為,我們這群在後1949大分裂時代生長的人別無選擇地,被命運狠甩在東西衝突與古今交會的銜接點上。我們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框住我們生命的世界一起演變,時代的浪潮推著我們穿越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以至即將被穿越的馬英九的時代。 然後少年子弟江湖老,憤青被流光帶入哀樂交集的中老年。

名人推薦

  在太陽花運動後有了大翻轉。在反中成爲時尚的此刻,本土的愛台的楊儒賓無疑干冒大不韙,「禮讚」1949,推崇台灣作爲「南渡」文化的終點,儼然將台灣置於大中國歷史的脈絡裡。──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 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說到1949,通常我們想到的是「撤退」、「遷台」、「毋忘在莒」這樣帶著創傷的字眼,楊儒賓卻別出心裁、隆重地用了「禮讚」。楊儒賓聚焦1949年,卻如鯤魚化大鵬,翱翔於歷史的縱長與雲空的廣袤之間,將我們帶向不一樣的視角,看見不一樣的1949。── 陳怡蓁(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儒賓


  1956年生於台灣台中。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等書;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恒回歸的神話》等書。

目錄

序一 納中華入台灣(王德威)
序二 黃土地與藍海洋(陳怡蓁)
自序

1949論
1949的禮讚
歷史災難與文化傳播
歷史災難與歷史機會
1949與新儒家
中華民國與後1949
不只是苦難的故事

1949與民國學術
1949大分裂與新漢華人文知識的再編成
東亞視座下的台台灣人文科學
尚未謝幕的謝幕語
在台灣談中華文化
台灣的創造力與中華文化夢
在民國思考「民國學術」
儒家的現代性?

1949與兩岸儒學
在台儒家與渡台儒家
兩岸三地:新中國與新台灣
瀛島百年一任公
二二八百年祭
辛志平、鄭成功與能久親王
趙老!趙老!

1949與清華大學
為什麼是清華
清華與民國熱
留待後人補
清華門的番茉莉
 

序一(節錄)

納中華入台灣


  楊儒賓教授是台灣思想與文化史界最重要的學者之一,對新儒學的研究尤其受到重視。在甲午戰爭一百二十週年他推出《1949禮讚》,作為回顧台灣歷史、縱觀中華文化的反省。這是一本奇書,選在此刻島上如此躁鬱不安的時機出版,尤其意味深長。

  一九四九是個危機四伏的年分。這一年共產黨席捲大陸,成立人民共和國。國民黨退守台灣,延續了民國命脈。兩岸自此對峙,時至今日,仍然無解。一九四九也是充滿創傷的年分。六十萬國軍殘兵敗將退守台灣,近百萬大陸難民倉皇奔逃海外。而島上人民在二二八的劇烈考驗後,短短時間又被拋入另一波戒嚴戡亂的狂潮中。恰與人民共和國的論述相反,一九四九帶給我們的聯想是失敗、離散、恥辱與憂患。

  楊儒賓教授理解這些關於一九四九的記憶,卻另闢蹊徑,提出不同看法。他要為一九四九貫注正能量。他認為,一九四九年所帶來的遷徙與暴虐固然血跡斑斑,但從大歷史角度看,台灣因緣際會,卻成為華族文化最近一次「南渡」的終點。永嘉、靖康、南明,無不是分崩離析的時代,但北方氏族庶民大舉南遷,帶來族群交匯,文化重整,終使得南方文明精采紛呈,以致凌駕北方。

  台灣在非常時期,承擔了不可能的任務:不但接納了北方的軍民,也吸收了各種知識、文化資源。自由主義的民主思考,儒家的禮樂憧憬,還有殖民地時期的摩登文化在此相互激盪。即使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裡,有識之士不分本土外來,持續他們的理念與堅持,多少年後,才有了今天眾聲喧譁的局面。楊儒賓因此反問,如果沒有了一九四九,沒有了台灣,今天以共產黨統領的「中國」文化,還剩下了什麼?

  台灣政治在太陽花運動後有了大翻轉。在反中成為時尚的此刻,本土的愛台的楊儒賓無疑干冒大不韙,寫出統獨兩面都不討好的文字。他至少觸犯了三項禁忌。他「禮讚」一九四九,推崇台灣作為「南渡」文化的終點,儼然將台灣置於大中國歷史的脈絡裡。這令死守台灣「主體性」的忠臣義士們情何以堪?其次,楊儒賓認為中華民國政權縱有千般不是,但為台灣作為政治實體的國家觀念、主權意識、文化傳承帶來基礎,即使以反面教材視之,依然有其貢獻。這樣的論點中共政權必然側目以對,獨派人士更要興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怒。同樣引起爭議的是,楊儒賓強調儒家所蘊涵的人文願景及「東亞民主」模式,因為一九四九以後的台灣,有了綻放的可能。對此奉行種種時新主義的同僚要斥為保守,而在「孔子學院」氾濫全球的今天,他的立場也似乎左支右絀。

  但細讀《1949禮讚》,讀者會發覺楊儒賓的論述遠較上述複雜。我們可以挑戰他的論點,但無從忽視他的用心。越俎代庖,我對上述論點有如下三點理解以及辯難。

  楊儒賓談一九四九與「南渡」,批判者可以視為對他大中國文化的效忠,殊不知這些批判者自己才是最效忠「中國」的一群人。他們眼中只看到一以貫之的中國,並且無限放大,因此也無從擺脫愛恨交加的情結。楊儒賓提供的視野,與其說強調「中國」傳統的賡續性,不如說是提醒「中國」傳統的斷裂性。作為國家政治實體,「中國」是現代的發明,歷史不過一百多年;作為一種文明衍生的過程,「中國」的駁雜與裂變千百年來未曾停止。

  我認為「南渡」作為事件,本身已經帶來歷史、文化、政治的質變。如果「南渡」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就隱含了中華文化內部衍異、斷裂,寄生,再生,甚或滅絕的可能。楊教授批評者,不論紅藍綠,困於古典的一統史觀,不願也不能耐心看待這一論述的顛覆意義。許倬雲、葛兆光等學者近年一再提出華夏文明內,華與夷、漢與胡的此消彼長,自古已然。五胡亂華、永嘉之亂後,中國北方有四百年由胡人統治,華夷混雜自不待言,而南下漢人對南方種族文明的吸收或融入,不斷產生奇花異果。靖康之難以後,南北人口大遷徙,南方氣象一新,北方燕雲十六州等地則有八百年不屬華夏「正朔」。更不提蒙元和滿清「外來政權」對整個大陸的統治。

  當彼岸大一統論述鋪天蓋地而來時,楊儒賓思考大一統的對立面。這一對立面裡有多少朝代、「國家」、種族和文化興衰起滅,懶人包版統獨論哪裡願意正視?在一九四九這樣的時間點,歷史陷落,政權遞嬗,楊儒賓看到中華文明──或他所謂漢華文明──又一次轉型。血腥苦難的代價已經付出,後之來者除了銘記、檢討創傷與不義,也更要化危機為契機。這是楊的願景,也是他解釋,與解構,大中國史觀的方法。

  與此同時,楊教授一片菩薩心腸,遮蔽了「南渡」的陰暗面:歷史上南朝的命運多半不堪。遠的不說,一六四五年,當清軍已經兵臨南京城下,南明弘光帝小朝廷還在酣暢淋漓的黨爭內鬥。鄭成功獨力開台不過三代,就被自己的子孫送交「清領」。歷史的詭譎恰在這裡,知識分子的願景和政治現實之間的齟齬從來如此。

  這就帶到楊儒賓面對中華民國與一九四九的態度。中華民國是現代「中國」的肇始者。如識者所論,這一政權一方面推翻封建皇權,卻也繼承其領土主權與政治合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延續這一矛盾。一九四九年國民黨迫遷台灣,風雨飄搖中對政權的保衛不遺餘力。七十年代後,共和國進入國際舞台,民國的正統性愈益受到挑戰,何況島上自決意識的興起。過去二十年來歷經統獨攻防,「台灣」必也正名乎的口號甚囂塵上,「中華民國」已經被幽靈化。

王德威

序二(節錄)

黃土地與藍海洋


  楊儒賓是我的大學同學,我們這一班至今仍然時相往還,親愛精誠。同學們嬉笑怒罵,挖苦打鬧,從不避嫌。然而對外人,我們都羞於承認是儒賓的同班同學,不是為怕他滿頭白髮洩露了共同的年齡機密,而是唯恐別人誤以為我們的學問都跟他一樣好。

  儒賓以第一志願考入台大中文系,早有青雲之志,數十年教書研究從不改其樂。從楚辭、老莊、易經,到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容格,他研究的範圍何其深廣,旁徵博引,總能以獨到的創見啟迪人心。我雖然老愛打趣他、捉弄他、跟他抬槓,其實偷偷認真拜讀他的論文,當真是「我腹無才,得三分之教,茅塞頓開」。

  近日他忽然傳來一疊論文,說即將出書,囑我作序。這次的議題更具爭議性,竟是才不過一甲子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我雖常為人作序,卻多是吳儂軟語,隨興而作。為「一九四九論」這樣擲地有聲的論述作序,深知自不量力。但是捨不得放棄沾光的機會,再說既然另有重量級學者王德威作序,我的序自然不足為觀,也就不必羞慚,因此大膽承應,同時決定保持軟語本色,也好讓人知道同學不一定同才。

  說到一九四九,通常我們想到的是「撤退」、「遷台」、「毋忘在莒」這樣帶著創傷的字眼,儒賓卻別出心裁、隆重地用了「禮讚」。

  他聚焦一九四九年,卻如鯤魚化大鵬,翱翔於歷史的縱長與雲空的廣袤之間,將我們帶向不一樣的視角,看見不一樣的一九四九。

  先看那片黃土地。千年的歷史是千年的流徙,自從永嘉、靖康、南明以來,漢民族早就不斷南遷,台灣或許可以說是遷徙的最後一站。

  再看這片藍海洋、海洋上最美麗的福爾摩沙島。四百年的歷史是四百年的海納百川。不斷接納著四海而來的移民,最關鍵的是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驅荷入駐,一八九五年日人據台,然後就是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敗退入台。

  黃土地與藍海島嶼的接榫原來竟是既定的走向,也是必然的命運。

  對島嶼來說,每一次的移民潮,都可視為一種入侵,帶著不可避免的威嚇,甚至改朝換代的傷痛。一九四九從政治面來看苦難從未間斷,高壓統治、二二八、白色恐怖,誰言容易忘懷?但是如果抽離政治,換個角度從文化面來看,島嶼的收穫卻是無與倫比的璀璨輝煌:大批的文官、學者、作家、藝術家、教育家,帶著深厚的文化根柢以及敗戰後的省思而來。為了維持法統而建立的故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圖書館等等,意外地使台灣從偏安一嶼的閩南文化、殖民文化,躍升而為中華文化的主流,進而擴張影響到南亞,立足世界而無愧。

  此所以儒賓要「禮讚一九四九」!

  作為同學的我,卻不免要擔心,出身中台灣農家,任教於清華大學,又曾投身反對運動,儒賓的「禮讚」難道不怕背負「賣台」的恥笑嗎?所幸書中蘊藏在禮讚背後的,是一片顯見的苦心孤詣,他細述災難帶來的歷史機會,更肯定台灣本土的創造力。一介書生耿耿直言,但求有益民主社會,無愧歷史長流,雖千萬人吾往矣!

  移民固然帶來豐厚的文化資產,然而如果不是台灣人民本性的堅忍寬厚;如果不是暗自茁壯在日本侵略之下的台灣漢文化;如果不是長期的接納所養成的胸襟與胃口,怎麼可能承載得起這樣突然而至的大量、重量又多省多樣的移民?怎麼可能消化得下這樣滿漢全席的文化饗宴?

陳怡蓁

自序(節錄)

  這本書本來是為作者個人而寫的,沒有成書的預期,它只是個人尋找自我定位的紀錄。身處八方風雨交會的島嶼,不管是個人的或是社會整體的方向,都不是那麼容易摸索出來的。我先是心虛地反思詰責,獨白式地自我與自我對話;接著或正經或不正經地將個人的反思化為群議的話題,有人贊成,自然也有人反對;然後因緣聚會,遂有文字。

  有了短文,對自己已有交代。這些短文如果能靜躺於期刊或電腦中,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本無不可。書內的文字多是常識之言,常識到日常空氣的程度,沒有什麼好張皇的。但我們這個島嶼有些特別,常識通常特別缺乏。有些朋友看了書中的一兩篇短文,頗有感,認為我的常識不見得那麼「常」,「識」至少是見仁見智,但島嶼上應當有此一論,借以中和空氣中一種過度炙熱的有識之見。

  作者生在冷戰形成不久的年代,距離一九四九大撤退不過七年,我們這個年代成長的人是呼吸冷戰時期「不沉的航空母艦」上的空氣以建構主體的。「不沉的航空母艦」是冷戰時期西方國家對台灣的想像,也是台灣當局時常用以自我安慰的咒語。在一次聊天中,一位政大哲學系的朋友說道:「我們這一代的人的生命是有共性的,大家閱讀廣文書局的一些新儒家文字、商務印書館的一些錢穆著作、慧日講堂的一些印順佛學、志文出版社的西方翻譯、水牛出版社的存在主義文本。接著是進入大學後的戒嚴法鬆懈時期,我們從黨外雜誌獲得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從台大、師大附近的書攤,獲得課堂上學不到的另一批左派的知識。於是平靜的知識基盤開始搖動,接著世界觀動搖,然後是懷著各種不徹底而聊可自贖的心情進行反叛。」

  這位朋友說得很實在,我與周遭不少朋友都依循這樣的軌道長出了自我。我們這群在後一九四九大分裂時代生長的人別無選擇地,被命運狠甩在東西衝突與古今交會的銜接點上。我們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框住我們生命的世界一起演變,時代的浪潮推著我們穿越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以至即將被穿越的馬英九的時代。然後少年子弟江湖老,憤青被流光帶入哀樂交集的中老年。

  我們成長的共性是我們行動的原點,它框住了我們的視野,框住既表示具體化,也表示限制。不知從何時起,或許從國會全面改選後,我覺得自己已不需要耗神在偉大的政治議題,人生大有事在。但反而在政治熱退燒後,竟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對台灣了解多少?懸疑逼出通路,我的撤退反而導向了另一種方式的進入,我逐漸相信內藤湖南的「文明遷移說」有相當的解釋力道,台灣可能是漢文化南移在地理上的終點站,而一九四九則是漢人南遷在歷史上最後的一波。很湊巧地,我的結論在姚嘉文律師於獄中撰寫的《台灣七色記》裡找到了印證──雖然姚律師可能不贊成這本書的論點。

  本書原來以「1994論」命名。劉勰說:文體的「論」字意指「述經敘理」,高頭講章,莊嚴得很。本書如何能論?思考再三,乃易今名。筆者當初所以想加「論」字,只是表示此書確實代表一種史觀,一種與個人存在的價值觀息息相扣的視野。書中論:一九四九是中國史上第三波具有深刻歷史意義的大移民潮;是台灣史上最關鍵的年分;民國學術是台灣學術的骨幹;台灣的存在對整體華人文化有獨特的意義,若此總總,信者自信,疑者自疑,歷史解釋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沒什麼不可以論的,也很難說服別人自己的拙見到底有何卓見。但竊以為台灣輿論輿圖上若少掉此段議論,總是遺憾。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608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1949的禮讚

一九四九年,一個不太受世人注目的歷史年分,此年歐洲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除了這個事件較受注目外,美、亞、非洲個別地區都有些騷動,但都不成氣候,相對而言,世界局勢可謂大體平靜無波。此年上距一次大戰善後會議的巴黎和會,恰好三十年,距離引發中日十四年戰爭的滿洲事變十八年,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已四年;此年下距古巴危機十三年,離越戰結束二十七年,離象徵冷戰體制崩潰的柏林圍牆倒塌四十年。比起上述的年分,一九四九此年在歐美史上或第三世界史上,都沒有太重要的地位,它似乎是個可以被忽略的數字。但一九四九此年在兩岸關係上卻是舉足輕重的,此年十月一日中共建國,新中國建立,爾後的世界政治版圖就此全面改寫。此年十二月七日,國民政府遷移台灣,在一種更深層也更悠遠的意義上,新台灣從此誕生。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一九四九,一九四九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一九四九年之於新台灣,則是文化的意義。

一九四九年是台灣的年分,它賦予台灣一種歷史定位的架構,台灣則充實了一九四九年在東方歷史上的意義。縱觀台灣四百年史,歷史斷層特多,文化意義的累積常無法連貫。大斷層的斷裂點通常是政權的遞換所致,而隨著政權的遞換往往會帶來移民潮的湧入。就漢人的觀點看,一六六一、一八九五與一九四九當是台灣史上三個最關鍵性的年分。一六六一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歐洲海權在台灣的擴充行動戛然中止,漢人移民作為台灣社會變遷的歷史主軸就此奠定。一八九五年日人據台,台灣很快的淪為新興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這個島嶼迅速的捲進了「文明化」的現代性行程,它領先它的大陸兄弟,進入現代的世界體系。一九四九年的歷史地標則是國民政府敗退入台,撤退雖是內戰所致,但也是尖銳的意識型態鬥爭的結局,其結果則是前所未見的大量移民湧入台灣。在這三個轉折期中,一九四九年的移民潮數量最大,改變的社會結構最深,牽動的國際因素最複雜,但也最有機會搭上歷史的列車,讓台灣走出灰白黯淡的默片時代。
 

 

 

 

新的學期即將到來,為了使下學期的學習成績進步、各科成績優異、不偏科,在此做新學期的打算,如下: 一、做好預習。預習是學好各科的第一個環節,所以預習應做到:1、粗讀教材,找出這節與哪些舊知識有聯繫,並複習這些知識;2、列寫出這節的內容提要;3、找出這節的重點與難點;4、找出課堂上應解決的重點問題。 二、聽課。學習每門功課,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聽好課,聽課應做到:1、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2、聽課要特別注重「理解」。 三、做課堂筆記。做筆記對複習、作業有好處,做課堂筆記應:1、筆記要簡明扼要;2、課堂上做好筆記後,還要學會課後及時整理筆記。 四、做作業。1、做作業之前,必須對當天所學的知識認真複習,理解其確切涵義,明確起適用條件,弄清運用其解題的步驟;2、認真審題,弄清題設條件和做題要求;3、明確解題思路,確定解題方法步驟;4、認真仔細做題,不可馬虎從事,做完後還要認真檢查;5、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積累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6、遇到不會做的題,不要急於問老師,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要在複習功課的基礎上,要通過層層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聯繫,理出頭緒,要下決心獨立完成作業;7、像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五、課後複習。1、及時複習;2、計劃複習;3、課本、筆記和教輔資料一起運用;4、提高複習質量。 做好以上五點是不容易的,那需要持之以恆,我決心做到。 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作文2 不知不覺,快樂的寒假生活已經結束了,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在這個的嶄新的新學期里,大家對自己都有新的打算,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先談談學習方面的打算。《沉默的大多數》是王小波的一本雜文集,上個學期就已經看了幾十頁,但是因為別的書插入,就擱下了。那天有人又跟我提起這本書,才想起這本書還沒看完。這是我的一個壞習慣,有時候會把幾本書同時開了頭,看個半截扔在那兒,就像些沒娘要的孩子。曾國藩說過:「一書不盡,不讀新書。」很顯然,他是個嚴謹的人,而我是個散漫的人。林語堂的讀書習慣倒是和我一樣,家裡到處是打開的書本,看了一半的書本。這讓我多少找到點安慰。 數學方面,我嚴重偏科,在這新學期,我要做到:課前認真預習,上課認真聽講,並做好課堂,後認真復,掌握好課本知識。語文方面,我會掌握好課本知識。另外,還要加大課外閱讀量,學習好寫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英語方面,我要多讀、多聽、多練。上課時要做好課堂筆記,課後認真複習。還要提高自己的英語聽力,要多聽一些英語的演講稿和錄音。當然,要做到全面發展,沒有良好的體質是不行的。所以,在體育方面,我也要付出積極的努力。 雖然學習很重要,但不要把時間全部放到學習上,同時,我們要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展覽,掌握社會和自然的知識,擴大知識面,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再談談集體活動方面的事情。 在學習之餘,我會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我想參加愛心社的捐贈活動,把自己收集的一些書籍捐獻給那些想讀書的孩子們,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是一個人,世界並不是無情無義的,全世界的人都在關心著他們。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是天才,即使是天才,他們也要下「功夫」。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沒有什麼事情是能阻止我們的!讓我們向著未知世界和自己的目標前進吧! 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作文3 漫長而無聊的暑假悄然無聲地過去了,我們迎來了小學的最後一年,也是小學最繁忙的一年——六年級。 9月1日,我們踏進了久違了兩個月的母校。母校經過重新粉刷,顯得漂亮多了,生氣多了。教學樓上嵌著的8個大字:「教寓於學,學源於勤」好像在歡迎我們,並告誡我們,是畢業班了,要好好學習,爭取將來考出佳績,回報師長。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走進嶄新的六年級(1)班,光明、溫馨包圍著我們。還是一樣的同學,但是大家都似乎長高了,長胖了,一個個精神飽滿、容光煥發。像一個個臨戰的士兵,做好了充分準備。 是啊,六年級了,再也不是以前牙牙學語、走路會摔跤的毛頭小孩了。我們在老師的教導下,已經長大了,學會了堅強、勇敢,還有很多很多……小學中最關鍵的一年,我們要更加努力學習,不負重望。 記得五年級時,班主任老師曾說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做任何事要先把心放到理想的彼岸,再向著理想的彼岸前進。在新的學期里,我也設立了幾個打算: 第一:一定要比以往更百倍的努力,上課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第二:儘量改掉膽小、易緊張等毛病,要儘量做到上得了場面,免得一上場面腿肚子直打顫。 第三: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新的學期,新的老師,新的教材,都難免有點陌生。但是有老師的鼓勵,同學的幫助,有什麼做不到的呢!相信在這個輝煌的學期里,我們大家都會完成自己心中的願望與打算,去迎接更輝煌的學年! 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作文4 一個漫長的暑假已過去,迎來了這丹桂飄香、金秋收穫的季節。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迎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我們又重新回到美麗的校園。我需要有一個全新的打算,學習成績才能更好、更出色。 先說說學習吧。 在語文方面,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還要增加課外閱讀量,學習好的寫作方法以及好的詞組、句子,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數學方面,我要做到課前認真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認真複習,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另外還要做與課本知識有關的靈活題目,有難度的題目等等,奧數也應當學習。英語要多讀多聽多寫,在課堂上要又做筆記的好習慣,以便課後複習。 要想自己能全面發展,那麼所有科目都應該認真學習,在體育方面鍛鍊好體質。還有,在學校也要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愛護班集體、遵守紀律、不亂吃零食……這些大家都應該做到。我知道成功不是靠夢想來實現,而是靠自己的行動。把自己的理想變為勢不可擋的動力!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開始了新的旅程,揚起新的風帆吧!我要加油,在絢麗多彩的小學生活中,好好學習,這是衝刺,面向新的征程。也許會有坎坷艱險,我一定會戰勝一切困難,避過所有的淺灘,到達成功的彼岸。 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作文5 我是大唐鎮小的一個學生,我叫楊薇娜,新的學期來臨了,回顧寒假生活,那可真是豐富多采! 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寒假生活,每個同學肯定會對生活的不同感受。快樂、難過、有趣……它們都已成為過去,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嶄新的學期。在新學期,我們都要做一個金新自我。 在學習上,我要再接再厲,勇攀新高。在生活上,我要自立自強,勇於磨練。我要認真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作為一名六年級的學生,我會更加勤奮學習,堅持不懈地攀登知識的高峰。雖然,在學習的路上我會遇到困難、失敗和挫折,但是我絕不會放棄前進,我會去克服困難,迎接一個又一個勝利。 大家與我一起努力!相信鮮花與掌聲會在不遠處等待我們! 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作文6 新的學期開始了,大家一定都有新學期里的打算。當然我也有,那麼大家一起來看我的新打算吧! 首先,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不做違反課堂紀律的事情。下課時,不在樓梯、教室里大聲喧譁,遇到老師要問好。不僅要懂禮貌,還要講衛生,不能隨地亂扔紙屑。放學後,要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每天都要溫習學過的知識,還要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平時在家裡要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要多做一些練習題和試卷,使學過的知識掌握的更牢固。在學校里,要積極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使自己能在實踐中得到教育和鍛鍊。對於班級在新學期里我也有新的打算,爭取我們班在年級14面流動紅旗評比的記錄上能有所突破。還要在期末考試的平均分上使我們班的成績能更上一層樓。俗話說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快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作文7 新學期到了,我們都盼望著這一天,這一天終於到了。 今天,我坐在了三年級《1》班的椅子上,我心裡很高興啊!因為又可以和同學們玩了。經過一個假期,同學們都長高了;新學期我們班又添了幾名新同學和科任老師。 上學期,我的學習成績像波浪一樣,時起時伏。在學習上我主要有三個缺點:一是學習不專心,很容易受環境影響;二是學習不主動,只滿足於做完作業,不願做課外題;三是粗心,比如計算會看錯題。不過,我在學習上也有優點:如上課積極舉手發言,還有,我喜歡讀課外書,這對我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新學期開始了,我一定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同學們,你在新學期又有什麼打算呢? 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作文8 開學了!我們迎來了新的改變!成為了全校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五年級!現在可不是說這個的時候,該要訂個全方位計劃了! 在沒有關於學習上的思路時,朋友給我講了一個他們同學給她講的故事,她說,至今還讓她印象深刻。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世界上有兩種動物能到達金字塔的頂端,第一種是在藍天中自由翱翔的雄鷹,第二種則是微不足道的蝸牛。這樣的話,在現在,我們就把天才比作雄鷹,把普通的人比作蝸牛,天才在尋求夢想的路上暢通無阻,而普通人就要付出比天才高幾倍,甚至是十幾倍、幾十倍。如果可以選擇,我會選擇蝸牛,因為,雄鷹最後的到手的只有夢想的實現,但是蝸牛在尋求夢想的路上,得到了堅持與恆心這兩樣最為讓人強求是求不到的珍貴品質,我要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向著夢想前進。 我面臨著現在很多同齡人都面臨的問題——都恨自己小時候怎麼就沒有苦練一門特長呢?就因為這個,現在的自己,就只能看著那些出了名的名人,在那裡講著,自己小時候啊,被父母拿著皮鞭逼著凌晨幾點就開始苦練。我一直在想,要是給我一個重來的機會,我絕對不會因為爸爸的阻撓就放棄圍棋,我那個年齡本來可以說是從小開始練,但是就是剛過了二級後,爸爸覺得我太辛苦了,非要讓我放棄。這才是我最後悔的那點——沒有從小練成的才藝還不是我懶的關係!我現在真想把自己塞進媽媽的肚子裡,讓媽媽重生一次!但是我現在突然發現,要是從現在學起,就不會造成以後,我會說:「要是我在已經醒悟的年紀開始練就好了。」而後悔莫及了。要是有空,並且不擔心成績的時候,我一定會學的,一定!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QAGyaka.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8791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太平韓式髮根燙學生染髮推薦髮廊大肚法式劉海專業剪髮推薦髮廊東勢毛躁髮質改善專業剪髮推薦髮廊龍井雙色全染
台中北區隨性捲短短髮推薦髮廊 大肚英倫油頭推薦髮廊 台中南屯染髮推薦東勢電棒燙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新光三越附近單色染髮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髮廊推薦烏日外捲短髮 潭子頭皮舒活護理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客製質感溫塑燙髮台中燙髮推薦大肚短龐克髮型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龍井減齡的燙髮風格推薦髮廊 特殊漂色,台中客製染髮精選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家都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